各个领域的“科学发现”“技术成果”卡片以不同颜色进行区分标识,通过感应装置,扫一扫卡片上的条形码,即可获得技术创新点、应用场景、产业合作及完成人信息……近日,深圳一家特殊的“超市”开业。这里“售卖”的商品是各色科技成果,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像超市购物一样便捷。
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。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创新,引领传统产业升级、新兴产业壮大,进而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。近年来,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取得长足进步,转化规模呈现显著提升。今年春天,国产大模型DeepSeek以“小成本办大事”的高性能惊艳全球;S10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江西试飞成功并发电;从无人矿山到智慧港口,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持续赋能传统产业……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应用加速迭代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,背后是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、走向市场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。
据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突破6.8万亿元,同比增长约11.2%。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,2024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.3%,创新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。
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,仍然存在一定差距。正如专家分析所指出的,在质量、效率、竞争力、创新、品牌、前沿技术等方面,我国产业尚需完成对发达经济体的“二次追赶”,并积极稳妥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。同时,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,仍然存在转化不顺畅、需求不匹配、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。一方面,企业寻找技术解决方案如大海捞针,调研则费时费力;另一方面,大量科技成果难以叩开市场大门,长期“沉睡”。
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,二者互促共生、相辅相成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发展新质生产力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。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让创新“金点子”变成市场“金果子”,关键就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让人高兴地看到,此次深圳科技成果超市的出现正是为了打通成果转化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为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搭建高效的成果转化桥梁。在科技成果超市里,企业不仅能集中获取相关科研成果,还能直接对接研发团队,高效促成合作。
科技成果“上货架”,育才成果“上秀台”,这种创新形式让成果触手可及。据了解,这家集“科技、产业、人才”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超市,一开业便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。在试运营首周,成果签约金额已达580万元。正如深圳先进院院企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毕亚雷所说,成果超市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展示成果的窗口,也为企业提供了对接前沿技术的机会,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。
追“新”逐“质”,奋楫者先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必有之义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相互促进、互为前提、相互交织,科技创新为产业创新赋能,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转化载体和应用场景。因此,我们更要深入把握其内在逻辑,建设好、管理好、运营好科技成果超市,让更多科技成果加速“变现”成新质生产力,进一步为经济增长增加新动能。
凡序过往,皆为序章。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,我们已在路上,未来必将更加精彩。